2025年3月31日,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药械处)、北京市药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指导,北京市社区处方点评工作组、北京北方医药健康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23-2024北京市社区药学门诊工作试点项目总结会”在北京前门富力智选假日酒店顺利举行。会议汇聚了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药学专家、试点单位代表及技术支持团队,共同总结试点成果、分享经验,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会议概况
会议由北京市中关村医院杨明娜主任药师和北京潞河医院刘宪军主任药师共同主持。北京市药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副主任杨毅恒和北京市社区处方点评工作组组长陈世财出席会议并致辞。
陈世财组长在致辞中回顾了项目背景、目标和内容,强调社区药学门诊在提升基层合理用药水平、优化患者健康管理中的核心作用,鼓励社区药师敢于试点,持续开展社区药学门诊咨询工作。杨毅恒主任提出社区药师是基层药学质控与药学服务的重要力量,以患者健康服务为中心的能力转变,同样是广大社区药师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试点成果与经验分享
1. 工作试点成效显著
陈世财组长在总结报告中指出,试点工作自2022年启动以来,覆盖范围从3个区县16家单位扩展至2023年25家单位和2024年的47家单位,试点单位出社区药学门诊药师人数达108名。通过统一标识、标准操作规范及多场培训会议,试点单位实现了服务流程标准化。
2. 信息化平台助力服务升级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成为试点工作亮点,药学门诊辅助系统工程师重点介绍了“药物治疗管理辅助平台”的功能与落地情况。目前该系统已接入70余家社区医疗机构,服务患者数百人次,有效辅助药师和医师开展多病共患多重用药患者药物重整,并生成指导记录,实现医药患三者慢病管理安全用药协作指导,显著提升了药学服务效率与精准度。
3. 基层调研揭示挑战与潜力
北京世纪坛医院孟庆莉药师对44家社区医疗机构的工作试点调研分析指出,2024年试点单位平均服务患者70人次,单次服务时长39分钟,展现了基层药学服务的需求潜力。但全程化药物治疗管理、居家药学服务推广及药学门诊规范性建设仍需加强。专家团队汇编出台的“北京社区药学门诊工作规范专家指导意见”为大家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了参照和指导。
经验共享:基层实践亮纷呈
会议特设试点单位经验分享环节,西城区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吴媛、海淀区中关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顾杰、密云区鼓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齐红艳分别从服务模式创新、患者教育、多学科协作等角度分享实践案例。例如,白纸坊中心通过“AI建议+药师把关”模式优化慢病患者用药方案,中关村中心依托信息化工具开展用药依从性管理,密云鼓楼中心结合地域特点探索居家药学服务,为同行提供可复制经验。
北京中关村医院药剂科主任杨明娜组织了现场讨论环节,社区药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阐述,提出了想法和建议。
北京药师协会副秘书长卢曦参会,表示协会未来会线上线下开展市区和基层药学门诊培训活动。
未来展望与专家建议
北京市药学质控中心副主任杨毅恒在总结发言中提出三大方向:
- 强化持续性:推动药学门诊与基本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探索可持续运营模式;
- 推进标准化:进一步完善质控体系,制定统一的药学服务操作指南;
- 优化服务收费机制:呼吁政策支持,明确药学服务价值,保障项目长期发展。
结语
本次会议既是试点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基层药学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未来,项目组将以信息化为抓手,扩大服务覆盖面,推动社区药学门诊成为居民健康管理的“药学服务工作站”,为“健康北京”建设贡献力量。
供稿:北京市社区处方点评工作组
2025年4月1日